当前位置: 首页 - > 网站首页 - > 双创活动 - > 正文
为帮助大学生树立劳动观念、认识劳动价值,艺术与设计学院积极探索“劳动+”教育新模式,将劳动与艺术专业相结合,举办“非遗进校园”主题展示体验互动活动。艺术与设计学院实验中心邀请到了第六代红陶榼子技艺非遗传承人李义琴先生,为学生讲解红陶榼子的历史和制作方法,并在现场进行了红陶榼子的制作示范。
红陶榼子是一种面食模具,有双喜、莲蓬、金鱼、寿桃等各种各样的图案,将面团塞进去,就能榼出纹理清晰、花样好看的面食,蒸出喷香诱人的花馒头。在早年,饽饽榼子是家家户户的生活必需品,最常见的是木制的榼子,而用黏土雕刻烧制出来的红陶榼子却很少见,会这门手艺的人也越来越少。李义琴先生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向同学们介绍了红陶榼子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和传承现状,引起了同学们的浓厚兴趣。
讲解结束后,李义琴先生亲自示范了红陶榼子的制作过程。在他的指导下,同学们亲手参与了红陶榼子的制作,体验了红陶榼子制作的乐趣和技艺的传承。
李义琴先生表示,红陶榼子的制作是一门孤独的手艺,希望将这门拥有百年历史的技艺继续传承下去,发扬光大。参与活动的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沉浸式体验,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红陶榼子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感受到了传统手工艺品的魅力和价值。今后他们将会更加关注和支持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专业学习中更加注重将传统工艺和现代审美相结合。
艺术与设计学院一直致力于“劳动+”教育新模式探索,通过打造劳动教育新模式,将劳动教育寓教于乐、寓学于趣、寓教于心,让更多青年学生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传统文化氛围中陶冶情操,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能够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