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 网站首页 - > 新闻动态 - > 正文
在青岛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文化展厅内,一场学科竞赛成果展吸引了众多关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高校主赛道师生共创组”银奖、德国红点奖、“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国赛金奖……一件件优秀作品、一座座奖杯、一份份荣誉,无不彰显着艺术与设计学院以赛育人的积极探索与有益成效。
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孙波表示,学院精心调制了“标准餐+贴心餐+特色餐”的全方位、多角度、高覆盖的学科竞赛“三餐”模式,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汇聚源源不断的创新动能,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标准餐”:点燃育人育才新引擎
“以A类学科竞赛为引领,B类学科竞赛为核心,以德国红点奖、全国工业设计大赛等X种行业影响力强、含金量高的国内外专业赛事为基石的‘1+1+X’竞赛模式符合学院实际、符合学生需求,符合现实需要。每项赛事都是助力青年实现创新创业成才梦想的摇篮……”这是艺术与设计学院近两千名师生汇聚云端,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同上“开学第一课”的现场。各类竞赛项目被一一搬上课堂、校内校外名师一一走上讲台,既有竞赛技能知识的普及,更有沉浸式的互动体验。“从年轻人的视角去表达和展示‘双创’文化,更有利于让竞赛精神破圈推广。”本次活动组织人、艺术与设计学院党委副书记徐佐君说。
艺术与设计学院将立德树人理念融入学科竞赛中,着力实现发展与育人相统一。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和发展需求,确保学生每年至少参与一次科技创新活动,引导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培育专业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提高实践与创新能力。
艺术与设计学院力争拓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新阵地。在学院展厅常态化举办创新实践成果展,对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创新实践作品进行集中展示交流,彰显课外创新实践建设成果与成效。
学院师生团队荣获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高校主赛道师生共创组”银奖。
“贴心餐”:打造课程教学新样态
“有趣的灵魂”“脑洞最大的老师”……在艺术与设计学院,李泉涛老师的专业课是学子们“竞逐”的热门课。
李泉涛老师曾获得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宝钢优秀教师”等诸多荣誉。从教二十余年来,她探索实施“课创结合、课赛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将课程学习与参加学科竞赛相结合,构建从理论学习、实践操作、科研训练到学科竞赛的全链条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创新认知—融合专业—参与竞赛—创业实践”的成长闭环。李泉涛在讲授《室内空间可持续研究》这门课时,以多项大赛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设计业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努力实现将创意转化为现实产品,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能力。
以赛育人,配齐配强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十分重要。
艺术与设计学院成立创新创业教育中心,统筹校内校外资源力量,不断强化课堂主渠道作用,定期举办创新创业论坛、讲座等活动,邀请企业家、行业专家与教师进行面对面交流,着力打造“名师+金课”的授课模式与“创新思维激发—课程思政导入—实践才干历练”培养体系,把好学术指导关,卡牢课程质量关,强化育人效能关。
李泉涛老师打造“课创结合、课赛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
“特色餐”:增添创新创业新营养
“艺智协会”作为艺术与设计学院创新创业社团,在每个班级设立一名学科竞赛专员,作为班级科技创新骨干组建学科竞赛小组,形成学院—班级—个人三级学科竞赛网络体系。多年来,“艺智协会”围绕产品设计、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等相关竞赛,开展赛前演练、赛中指导和赛后总结,持续探索规范化、体系化的模式。
“艺智协会”学生参加2021“心境空间 构筑和谐”中国空间艺术构造大展。
创新创业文化早已成为艺术与设计学院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人浸润其中。艺术与设计学院在微信公众平台推出“你好,榜样”专栏,加强竞赛先进典型选树与宣传,组织奖项获得者分享竞赛经历,讲好学生身边的榜样故事,着力营造浓厚的“双创”文化氛围。
“‘三餐’齐全,营养均衡。学科竞赛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梦想打开了一扇窗,推动青年学子以‘青春梦’‘创新创业梦’托起伟大的‘中国梦’。”青岛理工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李俊说。(供稿:艺术与设计学院)